抗震建築是什麼?一次搞懂台灣建築耐震標章及抗震結構

具耐震標章的抗震建築,安全性及品質都更有保障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歐亞大陸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交界處,是全球地震活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,根據中央氣象署統計,台灣平均每年發生近40,000次地震,其中有感地震甚至高達1,000次,對於台灣人來說,地震幾乎已經成為日常的一部分。 不過,台灣的建築真的能扛得住地震嗎?該怎麼評估房屋的抗震效果好不好呢?本篇文章將帶各位深入了解抗震建築的設計原理、結構工法及耐震標章評估基準,幫助各位更順利找到兼具品質及安全性的辦公或居住空間。

什麼是耐震標章?更高品質的建築安全認證

台灣地震頻繁,建築物的抗震結構與施工品質往往是影響居住與使用安全的關鍵。儘管《建築法》已明確規定起造人、監造人、承造人、工程人員等皆需為建築安全負起責任,但政府人力有限,檢查多只能以「隨機抽查」方式進行,難以全面性地驗收查核。 那麼消費者該怎麼確定自己購買或承租的房屋結構安全呢?由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所推行的耐震標章制度就是大家的好幫手!以專業第三方的角色,協助消費者嚴格把關房屋設計與施工品質,確保建築物達到應有的抗震標準及安全性後,才會發給耐震標章。 簡單來說,建築物的耐震標章就像是食品的安全檢驗認證,沒有標章不代表房屋不安全,但擁有耐震標章的建築,就像是多了一層專業驗證的保障,能讓消費者、承租者能更加安心找到一個穩固、安全的落腳處。

耐震、制震、免震建築差在哪?抗震設計種類、原理比較一次看

建築物的抗震設計依照地震能量的處理方式不同,大致上可分為耐震、制震、免震建築3種類型:

1.耐震建築

耐震建築為最常見的抗震設計,透過加粗鋼筋、加厚混凝土等方式,加強建築物結構的韌性及穩定度,當地震來臨時就能夠扛下震動能量,降低建築物倒塌的風險,但當地震能量較強烈時,還是有可能會產生牆體裂縫或局部損壞,無法確保建築物毫髮無傷。

2.制震建築

制震建築又稱為減震建築,指的是在建築物裡加裝制震壁或阻尼器,就像是為房子加裝避震器一樣,地震時這些裝置就會吸收及消耗掉地震能量,減少建築物晃動幅度及變形風險,但須定期檢查及汰換制震裝置。

3.隔震建築

隔震建築又稱為免震建築,在建築物和地基之間安裝「隔震層」的緩衝裝置,減少地震對建築物的衝擊,地震時建築物內部的晃動感較輕微。

哪一種建材架構比較抗震?常見3種抗震結構工法介紹

RC、SC及SRC為抗震建築常見的3種結構工法 除了抗震設計原理外,建築物所使用的材料及結構設計也會影響抗震效果,以下為台灣最常見的 3種抗震結構工法:

1.RC鋼筋混凝土

RC(Reinforced Concrete)鋼筋混凝土為最普遍且技術最成熟的建築工法,以鋼筋作為樑柱的骨架,再套上模板後灌入混凝土,結構穩固、剛硬,抗震效果佳,多用於10樓以下的低樓層建築。

2.SC鋼構

SC(Steel Construction 或 SS Steel Structure)鋼構是以鋼骨為主體,在工廠預製後運送到現場組裝,重量輕盈、施工快速且韌性佳,多用於30樓以上的商辦大樓,抗震力佳,但遇強震時會有較明顯的晃動感。

3.SRC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

顧名思義,SRC(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)鋼骨鋼筋混凝土結構融合了RC和SC的優點,內部以鋼骨為核心,外部則包覆鋼筋和混凝土,結構穩定且極具韌性,多用於15~25樓的中高樓層建築,施工難度及成本都較高。

抗震建築哪裡找?華宇不動產為您精選內湖、南港好物件!

對企業來說,辦公環境不只是工作的場所,更是品牌形象與團隊安全的基石,選擇具備抗震設計的建築,等於是為員工安全、機械設備及營運穩定性都多加一份保障。 想要找尋安全、便利又具備抗震設計的廠辦或商辦空間?交給多年經驗的華宇不動產為您精選內湖、南港的優質商辦空間! 具耐震標章的抗震建築,安全性及品質都更有保障 華宇不動產深耕北台灣市場20餘年,專注於內湖、南港及汐止等核心區域的廠辦、商辦與土地租售,憑藉多年專業經驗與成功案例,能依據企業在空間規劃、抗震安全與未來發展上的不同需求,量身推薦最合適的商辦空間物件,協助企業在穩固的基礎上持續成長。 立即聯絡華宇不動產,讓我們成為您拓展事業的堅強後盾,共同開創更具競爭力的未來!   延伸閱讀: 內湖廠辦出租行情全攻略!一篇掌握內湖廠辦租金及重點地段 南港辦公室出租怎麼選?發展趨勢、交通、行情全面解析